创始人

陈炳炉:用20年“匠味”深耕,让每一块肉更有温度  

陈炳炉与肉制品行业的故事,始于20年前福建沿海的一个小车间。那时的他,每天蹲在案台边看老师傅修肉、切肉、调味,笔记本上记满了“火候差10℃,肉质差一分”“盐放早了会柴,晚了不入味”的细节。20余年过去,他从流水线工人成长为行业里公认的“生产制造专家”,如今创办的企业已走过4年快速成长期,用一口“稳当”的好味道,在肉制品赛道站稳了脚跟。  

“肉制品是民生刚需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这是陈炳炉常挂在嘴边的话。早年做生产时,他发现传统工艺靠经验、凭手感,品控全凭“老师傅的眼”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他一头扎进车间,带着团队测温度、算湿度、调时间,把“师傅教的”变成“可复制的标准”——从原料验收的“三查”(查检疫证、查新鲜度、查色泽),到斩拌环节的“黄金转速”(每分钟1800转锁住肉汁),再到杀菌时间的“分钟级校准”,他主导优化了10余项核心工艺,让产品出品率提升8%,损耗率降到行业平均的1/3。  

2020年创办自己的企业后,他把“专业”刻进了企业基因。生产线上,他引入自动化滚揉机、智能温控系统,却坚持保留人工“二次质检”环节——“机器能控参数,人心能守本味”;研发端,他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合作,攻关“低温慢煮锁鲜技术”,让传统卤味在常温下保质期延长3天,风味物质保留率提升15%;品控上,企业率先通过HACCP认证,每批次产品留样48小时,连包装膜的厚度都要测3次。  

“做肉制品,拼的不是花哨营销,是把‘安全’‘好吃’做到骨子里。”陈炳炉说。这两年,炉火火通过各种渠道和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向全国。在他看来,肉制品行业的社会意义很简单:“让老百姓买得放心、吃得香,就是我们的价值。”  

从车间学徒到行业“匠人”,20年光阴里,陈炳炉用一身“硬功夫”证明:传统产业的生命力,藏在每一次对细节的较真里

“炉火火是我唯一的事业”,陈炳炉以肉制品为基础,已经将产品线拓宽到农副生鲜以及预包装食品板块,朝着综合性的食品科技集团迈进。

联系我们
  • 客服Q Q:
  • 客服邮箱:
  • 联系微信:
  • 公司地址: 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显林村大湾社
在线留言
关注我们
关注抖音
Copyright © 2024- 重庆炉火火食品有限公司